提起“SCI论文”,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学术天花板”。而近日,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PMLS全球临床学苑组织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就发表在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高达10.318的重症监护医学顶级期刊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中。
此次研究由中美法三国的四家医院共同参与。法国蒙彼利埃圣埃洛伊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中国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重症和麻醉知名专家学者强强联手,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医疗生命信息与支持全球市场总监牛秀花女士深度参与其中。跨国的多中心项目既为外国学者提供了优秀的中国临床实践经验,又帮助中国学者和学术观点更好地走向世界。
研究围绕“高流量给氧联合面罩应用以改善氧合情况”展开,通过对比“在手术室使用高流量给氧(HFNO)进行窒息氧合并联合面罩进行预充氧”和“常规使用的单独面罩预充氧”,发现在手术室中使用面罩联 HFNO 进行预充氧和窒息氧合,与插管后 2 分钟内最低呼气末氧(EtO2)水平提升,及减少氧饱和度降低事件相关。这种效应对肥胖患者同样起作用。这一结论有可能改变临床实践,成为未来ICU或麻醉中气管插管时的一线选择。
同时,该研究成果也将应用在凯发·k8国际(中国)首页登录A系列麻醉机上,进一步保障围麻醉期的病人安全。
大多数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都需要有创机械通气,这就要求进行气管插管。然而,气管插管既是常规又是高危操作,可能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并导致心脏骤停、脑缺氧和死亡。
目前常用的应对方法是在插管前用面罩进行预充氧,以增强氧气储备并延缓低氧血症。尤其是对于如肥胖人士等气道管理难度较大的患者来说,在全麻诱导过程中,通过预充氧进行最大限度给氧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高流量给氧(HFNO)既作为一种预充氧的方法,也作为一种窒息性吸氧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手术室。但缺乏高流量给氧联合面罩应用是否比常规操作更优的临床证据。本研究假设HFNO联合面罩可以改善氧合情况,并用呼末氧作为评价指标。
在一项国际前瞻性前后多中心研究中,我们纳入了 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来自波士顿(美国)、郑州(中国)、上海(中国)和蒙彼利埃(法国)四个临床多中心共450名在手术室插管的成年患者。不仅样本量大,还纳入了患者个人身体指标、美国麻醉学会(ASA)评分、Mallampati评分,以及麻醉和手术特点等多个影响因素。
前期仅使用面罩进行预充氧,在喉镜检查时取下面罩。后期采用面罩联合HFNO预充氧,HFNO用于喉镜操作期间窒息氧合。在整个插管过程中维持 HFNO。主要结果是插管后 2 分钟内的最低 EtO2。次要结果是插管后 2 分钟内 SpO2 ≤ 95%。对非肥胖和肥胖患者进行了亚组分析。
在本次研究评估的 450 次插管中, 233 次仅使用面罩,217 次使用面罩联合 HFNO。在所有患者中,用面罩插管后 2 分钟内的最低 EtO2 显著低于面罩联合 HFNO,分别为 89(85 - 92)% 和 91(88 - 93)%(平均差 -2.20( -3.21 至 -1.18),p < 0.001)。在肥胖患者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 [ 87(82 - 91)% vs 90(88 - 92)%,p = 0.004 ];与没有肥胖的患者一样 [ 90(86 - 92)% vs 91(89 - 93)%, p = 0.001)]。低血氧事件(SpO2 ≤ 95%),面罩单独使用时(14/232,6%)与面罩联合使用 HFNO 相比更常见(2/215,1%,p = 0.004)。
结论表明,将面罩与 HFNO 相结合进行预氧合和窒息氧合,与插管后 2 分钟内最低 EtO2 水平提升,及减少氧饱和度降低事件相关。这种效应对肥胖患者同样起作用。面罩联合高流量给氧在未来有可能改变临床实践,作为气管插管时的一线选择。
引用资料: